海峰随笔 ║ 囊萤映雪读书忙
囊萤映雪读书忙
刘海峰
各位同学:大家好!今天是911,我们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学生新学期注册报到会的日子,明天就是中秋节,首先,祝各位中秋快乐!
每年中秋月圆,厦门人都要迎来激动人心的博状元饼的佳节。厦门的中秋节因为有了博饼游戏,其热闹快乐的程度一点都不亚于春节,在厦门经历过中秋的外乡人对这个城市印象最深的往往是博饼。博状元饼已成为厦门地方文化的特色之一,2003年中秋节前夕,我曾应约在《厦门晚报》发表过几篇文章,提出博状元饼习俗起源于明代的博状元筹,打破了郑成功部属发明博饼规则的“美丽传说”,在厦门引发了一场历时两年的关于博饼文化起源的讨论。当时我也写过一句与中秋、月亮、博饼有关的诗:“平分秋色明月照,巧合四红状元收。”
中华民族特别钟情于月亮,留下了大量著名的诗词歌赋。而临近中秋时节,更是中国人望月怀远的日子,什么“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时”,什么“秋景今宵半,天高月倍明”等等,清词丽句,多不胜数。我现在很少写散文,通常写的是论文或学术随笔了,但2009年中秋节前,我在《厦门日报》文学版“海燕”版发表过一篇纯文学的短文《秋月无边》,可见我也是一个爱月的中国人。
月亮与中国古代教育也有不少的关系。过去的学校在初一或十五的朔望时分,都要举行一定的礼仪;明清时期五百多年间,科举乡试第三场必定在八月十五这一天举行;重视教育的中华古人曾经留下许多借着月光读书的故事……
厦门大学的经典建筑中也有“囊萤楼”和“映雪楼”。所谓映雪,便是借着月光照在白雪上的光亮来读书。在没有电灯的古时候,夜晚照明是一大问题,穷人家孩子点不起油灯,于是有了“囊萤映雪”、“凿壁偷光”的佳话和成语。为什么那么困苦还要读书,因为读书是平民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,有的时候甚至是实现向上流动的唯一途径。
中国古人已经充分认识到读书,也就是受教育的作用,因为当时“读书”概念基本上可以等同于现在“受教育”的概念。王安石《劝学文》说:“读书不破费,读书利万倍。贫者因书富,富者因书贵。”所谓贫者因书富,也就是通过受教育脱离了贫穷,而“富者因书贵”,则是读书做官成为贵人,我们也可以理解成读书变化气质,变得更有教养,或者说博雅气质。
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曾提交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个报告,题目是《教育:财富蕴藏其中》。在宋代,已经广泛流传宋真宗的《劝学诗》,到今天大家还熟知“书中有女颜如玉,书中自有黄金屋”,你看,这不就是传统社会的《教育:财富蕴藏其中》么?
当然,因为现在大学生就业问题突出,教育的投入产出不见得都成比例。如果一些困难家庭砸锅卖铁供子女接受高等教育,毕业后却找不到一份合适的工作,导致“因学致贫”,因孩子受高等教育而家庭陷入贫困,这样的投入产出比,就不是“贫者因书富”了。所以现在有一些学生,尤其是农村学生放弃读高中,包括放弃读就业前景不好的部分高职高专。但只要考上比较好的大学,包括考上像厦门大学这样的“985工程”大学,考生和家长通常都还是非常珍惜的,大家坐在这里,学习也就比较有动力,因为毕业后多数都能找到不错的白领工作。
读书要趁年轻。古诗汉乐府《长歌行》:“百川东到海,何时复西归。少壮不努力,老大徒伤悲。”这里也是将时间比喻为流水,即“逝者如斯”的意思。青春逝去,永不再来,在适合认真读书的年龄,就应该认真读书,等长大后、毕业后,就很少能有时间静下心来读书了。我们在座有些是本科毕业后工作一段时间再考上硕士生,或者是硕士毕业工作一段后再考上博士生的,相信一定有类似的感受。
“学问勤中得,萤窗万卷书”, 我很喜欢这句古诗,因为它具有一种非常高洁辽远的意境。前半句点出为学之道,鼓励人们勤苦向学。后半句描述的是具体如何苦读诗书的场景,“萤窗”代表的是古代读书人囊萤映雪或黄卷青灯寒窗苦读;“万卷书”则表明学问的高深,读书破万卷才能下笔如有神,所谓“卷”,即古代那种卷轴或线装书,给人一种古色古香、典雅珍贵的感觉。而这种“萤窗万卷书”的感觉和心境现在已很难得。有道是:天道酬勤。各位如果能够坐得住冷板凳,认真读书,将来一定会有回报。
今天的开学致辞,如果要起一个题目,可以叫《劝学说》。但如果要包含月光、厦大、读书的元素,那就用《囊萤映雪读书忙》吧。
编辑、排版:韦骅峰
更多精彩阅读:
投稿邮箱:ksyj2007@126.com
点击下方关注: